查看原文
其他

《京华时报》被曝将停刊,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该何去何从?

2016-10-19 文化产业评论

文化产业评论:17日,不少媒体人在朋友圈刷一条消息,即北京的都市报《京华时报》面临停刊,将归入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与《北京晨报》合并。而在9月初,上海早报双雄之一的《东方早报》,已确定自2017年1月1日起停刊,员工整体转入澎湃新闻网。其实从2014年开始,大量纸媒已经开始倒闭,《风尚周刊》停刊;《心理月刊》停刊;《YES!》停刊;《风尚志》停刊;《都市主妇》停刊;《生活新报》停刊……同样,电视频道也相继传来关停消息,“四级办电视”的政策将会得到重新评估,很多媒体甚至要靠“吃政府饭”才能勉强维持。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的冬天已经来了,然而这是要进入深冬了吗?

 

来源:梅花网、新剧观察

编辑:邢成斌

 

《京华时报》被曝将停刊,《新京报》辟谣并入北京日报集团之说

 

近日,有两条与北京媒体有关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是《京华时报》将停刊,并入《北京晨报》,二是《新京报》将并入《北京日报》集团。都是“并入”,但却有实质性差别:《京华时报》并入“竞争对手”《北京晨报》,其实就是死亡,而《新京报》并入《北京日报》集团,改变的可能是管理方式。目前无论是京报集团、《京华时报》还是《北京晨报》都未对这一消息发出官方置评。

 


  • 网上流传的有关《京华时报》面临停刊的消息。

 

《京华时报》16日晚的最后一条微博似乎也在暗示着什么:

 


但是,《新京报》网传将并入北京日报集团,《新京报》在微博澄清绝无此事。

 


  • 《京华时报》、《新京报》曾“搅活了北京报业略显平静的局面”。

 

《京华时报》和《新京报》是集纳社会资金创办的综合性日报,《京华时报》和《新京报》被看做是以全新的机制引领中国报业改革并获得成功的典范。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的喻国明曾评价两份报纸的出现"搅活了北京报业略显平静的局面"。

 

2011年,《京华时报》在创刊十周年际,与《新京报》一同变更了主管主办单位,改为北京市主管主办。

 

一位早年离职《京华时报》的记者透露,实际上,早在两年前,有关《京华时报》要归入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与《北京晨报》合并的消息就曾在报社内部传出。主要原因是,竞争力下降,运营变得难以为继。

 

报刊行业寒冬之际的生存状况

 

近年来,受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的冲击,以电视、广播和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发展中遭受重创,特别是报纸收入连年下跌、广告发行加速下滑,让“纸媒将死”的论调甚嚣尘上。骨感的现实倒逼各大报业集团开始转型,谋求发展。与报业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报纸从业者在寒冬之际的生存状况也不容乐观。

 

从2014年开始,大量纸媒开始倒闭,《风尚周刊》停刊;《心理月刊》停刊;《YES!》停刊;《风尚志》停刊;《都市主妇》停刊;《生活新报》停刊……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大多数杂志都在报刊亭上苦苦挣扎,越来越少读者选择纸质媒体阅读,全球最大的出版集团之一康泰纳仕也开始新一轮大裁员,其中传统杂志部门将成裁员重灾区。《人民日报》曾经是一统天下的媒体渠道,是正部级,当时中央电视台仅是副部级。作为宣传喉舌,报纸在当年多么不可一世,但如今仍难逃被市场边缘化的命运,成为只有国企、党政订阅的小众媒体。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2015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可以看到,报纸出版实现的营业收入降低了10.3%,利润总额降低了53.2%,43家报业集团中31家报业集团的营业利润出现了亏损,较2014年又增加了14家,亏损面正在继续扩大。

 

  • 报刊广告投放缩水明显。

 

梅花网研究院的《2015.Q3全国报刊广告投放报告》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梅花网广告监测收录91348条报刊广告,较2014年大幅下跌54.8%。其中报纸广告投放量缩水最为明显,同比跌幅达到56.5%;杂志广告投放情况也令人堪忧,同比下滑45.6%。由于目前消费习惯的改变(如网购、移动支付等)或是影响整个报刊广告市场发展和互联网广告投放趋势的重要因素之一。报刊广告虽然仍拥有数量大且稳定的广告主基数量,但此前粘性较高的房地产、汽车等支柱行业对报刊广告的投放也出现了大幅下滑,上述行业目前逐渐转投网络广告。

 


2015年第三季度,报纸媒体基本所有行业广告投放呈现下滑的趋势,其中房地产、教育、零售及汽车行业投放看花费下滑最为明显。TOP4行业的报纸广告花费占全行业报纸广告花费总额近7成,TOP4中排第1位的房地产报纸广告花费额下降尺度最为明显,同比下跌64.2个百分点,作为报纸媒体端广告投放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广告投放的大幅走跌已经成为纸媒目前生存状态的一个缩影。

 


2015年第三季度,杂志广告投放共涉及17个行业,TOP4行业的杂志广告花费占据整个杂志广告市场66.7%的份额,杂志媒体投放整体继续呈现下滑趋势,17个行业中,仅烟草类产品投放同比小幅上升,TOP4行业中,汽车行业本季度杂志广告投放花费同比大幅下滑三成。

 


梅花网广告监测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梅花网广告监测收录55133条报刊广告,较2015年同期又大幅下跌40%,其中报纸广告投放量下降幅度较大,共收录46732条报纸广告,比2015年同期下降42.7%,杂志广告投放共收录8401条,比2015年同期下降14%;报刊广告投放估计刊例价649,709.38万元,较2015年同期又大幅下跌41.3%。



  • 报刊行业的经营现状让人堪忧。

 

面对巨大的生存压力,不少报纸将生存的红利空间寄希望于裁员:湖北楚天都市报裁员过百人;陕西华商传媒集团下属的华商报、新文化报、华商晨报纷纷裁员……表面来看,裁员缩减了媒体支出,降低了成本,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纸媒的生存困境,治标不治本,无异于饮鸩止渴。

 


  • 报刊亭只卖报刊,月租金都难保证。

 

另外,2013年以来,北京各报刊亭营业额均再创新低,日均营业额100元左右,即便是位置甚佳、人流量不小的核心地区,日营业额也不过300元左右。某些位置相对较为偏僻的报刊亭,日营业额甚至低于100元!报刊亭的主要收入早已不是卖报刊,而是依靠饮料、零食、电话充值卡等维持。而报刊亭比较稳定的消费群体是老年人和中小学生,但他们消费能力有限,20元以上的杂志极少购买,甚至连购买4元的《读者》都要讨价还价。

 

一家报亭摊主邱女士表示,这些年网络发展迅猛,买报纸杂志的人越来越少,2008年以前,每天能卖100多份晚报,杂志一天能卖二十几本,现在报纸一天才卖20来份,杂志能卖两三本就不错了,月租金都难保证。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如此之大,让不少圈内人士感叹:纸媒的"冬天"就要来了。

 

纸媒接连关停,电视台还会远吗?

 

中南影业CEO刘春在微博上评论:“京华时报停刊了,为什么没有一家电视台停呢?要知道中国四级办台,电视台多得数不过来。”

 

其实,电视频道关停也在悄然进行中,9月15日,深圳广电集团发布消息,称法治频道因技术性原因将于2016年9月16日凌晨1点57分暂停播出。10月1日,有微博爆料:九江市广播电视台文娱频道关停。

 


  • 4000家电视台,24000多个频道,电视台危机比纸媒严重。

 

中国是全球电视台最多的国家,而且是多而不精,很多电视台靠“吃政府饭”才能勉强维持。据报道,广电总局2010年统计,中国有4000家电视台,24000多个频道。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这个数字估计只多不少,而且还没有统计一些镇电视台。



这么多的电视台导致大量的重复制作、重复播出、重复覆盖导致了重复投入,增大了支出成本,造成了很大的社会浪费。

 

  • 网民大幅度增长,电视观众却开始萎缩。

 

电视台如果不改革,那么纸媒的今日,也许就是电视台的明日。像曾经万人空巷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现在也已经式微了。

 

与纸媒面临相同的问题,电视影响的群体正在逐渐萎缩。年轻一代正在兴起“不看电视族”,电视机对于热衷手机和Pad的他们已经可有可无。

 

根据PwC数据显示,北美订阅电视的渗透率预计将由2012年的79.8%下降至2016年的78.1%。从CSM公布的全国收视总量来看,2012年1-5月观众平均到达率为68.2%,2016年1-5月下降至62%。

 


另一方面,网民数量则开始大幅增长,截止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

 

纸媒被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及手机新闻客户端打败,而掏空电视台则必然是视频网站了。

 

就像Netflix CEO里德·哈斯廷斯曾在发表演讲时表示:网络电视将在未来数十年内全面取代广播电视。

 

也许不用数十年,很可能5到1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电视台就会发生巨大变化。

 

  • 电视广告同样下滑,三线卫视已名存实亡。

 

现代传播旗下包括《周末画报》、《优家画报》等15本杂志广告收入同比下跌20.0%。集团旗下传统平面杂志收入已连续5年收入下跌,陷入广告收入下滑的困境。



集团股东出售艺术品作价2912.1万元计入该集团平面媒体及艺术事业部销售收入这件事让人啼笑皆非的同时,也深刻地体现了纸媒的穷途末路。

 

广告收入下滑的问题也同样困扰着电视台。

 

CTR市场研究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广告市场整体较去年同期有所好转,同比增长0.1%。但电视同比下降3.8%,市场份额逐渐被吞食。结合2015年同期数据对比,电视媒体广告收入、广告时长均持续下降,与纸媒一样同样陷入广告收入下滑的困境。

 



资本从来都是逐利的,当电视台不能给资本好的愿景,资本就会残酷的选择离开。

 

深圳法治频道停播原因尽管众所纷纭,但地面频道的窘境确是显而易见的。其中,影视类、综艺类、新闻类等地面频道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将会逐渐丧失竞争力;贴近性强的民生类、生活类频道可能更容易“劫后余生”。

 

电视总体广告收入萎缩,主要来自二三线电视台,三线的卫视,例如青海、内蒙古、海南等频道已经把壳卖掉。8.30日,河北广电表示拟对河北卫视实施制播分离改革,面向全国招募战略合作伙伴。

 

  • 广电限令、人才流失,内部折腾让电视台雪上加霜。

 

除了外部的冲击外,电视台内部的折腾则更让电视台难以招架。

 

网络上有人整理了《广电总局16年禁限令一览》,让我们看到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的这16年,总局政策除了少部分是好心办坏事以外,大部分干的都是自毁长城的事儿。

 

最严重的当属近期的“一剧两星”。

 

“一剧两星”政策下,二三线电视台买不起好的电视剧,没有好电视剧就吸引不来广告,没有广告就更加买不起好的电视剧。接下来就是收视率下降、观众流失,彻底进入万劫不复的恶性循环。

 

更严重的后果是,经济效益不好的电视台只能大范围拖欠影视公司的购片款项,以后即便是出得起价钱,影视公司也不敢卖给这些电视台了。

 

与此同时,体制内部的人才显然已经发现了电视台的颓势,纷纷离开体制。放眼电视圈,近几年电视人纷纷出走的消息已经不算重磅新闻,为什么?因为太多了。

 

人才流失加速电视台衰败,电视台衰败促进人才流失,这种恶性循环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难道要到人才全走光为止?

 

  • 电视台死亡将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场运动战。

 

2016年4月2日零时香港亚洲电视正式停播,开台59年后画上句号,成为香港电视史上的一页。市场里如果没有退出机制,一定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近两年全球经济低迷,一方面,在电视台投放广告的实体商处境艰难,一方面地方政府财政赤字、外债累累无力向地方台输血。

 

当电视台影响力日渐式微,宣传效果不佳成了摆设,政府会不会像放弃纸媒一样放弃电视台?笔者预测,电视台的关张会从三线卫视、地面频道这样观看人数较少的小频道开始。深圳法治频道、九江文娱频道关停也印证了这个推断。

 

而卫视中,西藏、旅游、甘肃、新疆、宁夏卫视是收视最低受众最少的频道。其中西藏、新疆卫视因为民族政策问题可能一时半会不会有问题,旅游卫视虽然观看人口少,但定位清晰,对特定人群有比较强的吸引力。第一家倒闭的卫视频道很有可能在甘肃、宁夏卫视中产生。

 

另一方面,默多克曾经选择与青海卫视合作,买断了7点半之后的时段,播放星空卫视的节目。三个月后,广电总局叫停了这种合作。未来也许国内资本集团、视频网站会效仿默多克的做法,比如爱奇艺把他的节目放到电视台来播,能不能成功具体要看政策。

 

新一届领导人上台,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宣传机构会越来越重视效果,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摊大饼一样搞“形象工程”。反腐运动中,各种文艺晚会也提倡节俭。连部队文工团都要快撤销了,更加浪费财政支出的电视台当然也将提上日程。

 

根据网上爆料,九江四套关停的官方由头是:“为了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国有文艺院团、报业集团、博物馆等文化单位先后经过大力改革之后,电视台很有可能成为中国文化体制改革下一个突破口,“四级办电视”的政策将会得到重新评估。届时,电视台死亡将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场运动战。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帮互助,共度难关

 

毋庸置疑,传统媒体往日的光环已然被新兴媒体冲淡,因为除了责任感、使命感、神圣感之外,媒体人还需要生存空间和展示舞台。

 

但传统媒体风风雨雨几十年,早已有了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则与危机应对方案,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貌似是传统媒体找到的新出路,但说到底其实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是在互帮互助,在这个更迭换新的时代,谁又知道将来是“谁”的天下呢。

文化产业评论
让朋友们更懂文化产业
见识·态度·深度

交流/合作/应聘
请加微信号:7759813投稿:whcypl@126.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


【邀请函】

首届全国文化产业新媒体峰会

请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